萩燒是在西元1604年應當地的藩主毛利輝元之命,讓朝鮮半島出生的李勺光和李敬倆兄弟在城下開窯燒製,初期風格與朝鮮半島的高麗茶碗非常相似,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,和技術的積累形成了具有日本特有的美觀外形。
以表面開裂為特徵,那柔和的觸感和美感自不必說,以下所介紹的萩燒這些「特徵」,在茶道領域中特別受歡迎。
說到萩燒的特徵,不外乎就是「透氣」。萩燒所使用的泥土顆粒較粗,不會因為燒製而收縮間隔。也就是說即使是成品也有許多細小的間隙。而且,根據泥土和釉子不同的收縮率,水分可以通過細小的縫隙滲透到表面,即從容器中滲透到容器表面。對於不知道詳情的人來說,也許還以為那是「不良品」呢!
但正是這奇特的滲水現象才是萩燒的真正精髓。當你剛開始喝時,這確實是一個滲水的茶杯,但在反復裝倒茶水的過程中,茶垢漸漸將粗顆粒間的間隙堵住,也就不會再滲水了。而且,茶垢進入瓷器後,杯子的顏色也漸漸地發生了變化,醞釀出一種難以言表的樂趣。這種變化被稱為「萩之七變」,也是作為欣賞萩燒而廣受珍重的一大特徵。
老實說剛開始或許會感到麻煩。但當你向別人遞送萩燒、當你看著已漸漸成為自己生活一部分的萩燒,看著它漸漸地不再滲漏,顏色也發生著變化,就像每天與該容器對話一樣,在人與物之間培養出一份難捨情分,這一過程本身不也是充滿歡樂麼?告訴自己神閒氣定,同時想著對方的樣子,滿懷感激地與杯子接觸互動,不知不覺間滋生出一種心靈相通的關係。甚至還有人表示,自己在某些地方與茶道的精神相通,因此這種杯被茶人所鍾愛也就不難理解了。
如果剛開始的時候滲漏比較嚴重,使用很不方便的話,作為一種傳統的方法,將米湯放入萩燒中,讓其浸泡半天到一天,經過充分的浸泡以後,用水將其洗淨,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將其晾乾,以此同樣的方法經過幾次反覆,再使用起來的話就不會有任何異樣的感覺了。
在此購入
相關設施
-
萩燒資料館
地址:
山口縣萩市堀内502-6
電話號碼:
0838-25-8981
Web Site:
-
AISTA新山口
地址:
山口縣山口市小郡下鄉1357−1
電話號碼:
083-973-3050